宣传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教育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形有感有效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数:  更新时间:[2023年05月26日]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们要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以有形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盛。以有形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形成有形的抓手,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指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更加坚实。

  这个有形之魂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真正在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真正形成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发展态势,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

  这个有形之魂是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各民族携手共建,需要我们把握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鲜明主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归,要依靠各族群众踔厉奋发、勠力同心、同舟共济,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同走向繁荣发展。

  这个有形之魂是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实践要求。“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促进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严格践行“三个离不开”,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用好“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帮互助的实践载体,扎实做好增进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有感之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以有感之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通过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举措,使民族团结可触可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有感的“四个共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近代以来,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勠力同心,使“生死与共”成为全体人民共有的情感联系和集体记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铸魂,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以有感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有充沛的物质条件予以护航。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有感的宏伟目标引领各民族实现共同愿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聚焦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贯彻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帮扶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推进“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激发各族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有效之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以有效之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推动民族团结的工作方法有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打造得愈加坚固。

  弘扬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共享、共通、共融的精神情感体系,是增进认同、凝聚力量、推动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我们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不断挖掘、继承和发扬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不断开拓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多元化路径,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从教育抓起,把中华文化纳入各类育人体系,落实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入脑入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荣誉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要特别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凝聚青春力量,让各族青少年将青春理想与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相结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营造增进民族团结浓厚情感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就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依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打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教授 卜令全

  

非凡十年 | 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下一条: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闭

Copyright 包头师范学院纪委监审处版权所有
邮政编码:014030 建议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
地址: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您是本站的第123位访客